“以前觉着孝敬爹妈是自家的事,哪想到村里还给戴大红花、发证书!现在不光讲孝道,村里办事讲法治、重德治,网格员管得细,连垃圾咋分类都有人教,这日子过得透亮!”在阜新县塔营子镇六家子村庆祝“道德银行”成立两周年的活动现场,刚领完奖的村民姜宝成扶着年迈的母亲,脸上洋溢着自豪。
这份由“德治”浸润、多方共治滋养的乡村新貌,正是阜新市以党建为引领,创新贯通自治、德治、法治、慧治、共治“五治融合”新实践的生动写照——既解近忧“输血”,更谋长远“造血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。
自治强基:小积分撬动大参与
在阜新县卧凤沟乡小新立屯村的“互助养老积分超市”,洗衣液、粮油等物品旁都标着积分值。“帮老人完成一次高龄认证积3分,打扫院子积5分……”网格员刘妍刚刚帮助80岁的周大娘做完认证,熟练的在本上记录着积分。这套积分管理制度在阜新8个试点村推广,明确积分获取规则、兑换标准及公示流程,将无形的乡风文明转化为可量化、可兑换的激励。 774名志愿者常态化服务,今年以来仅探访空巢、独居老人就达140人次,邻里互助蔚然成风。
阜新县建设镇双城子村则把村规民约编成了朗朗上口的“三字经”——“护环境,讲诚信;孝父母,睦相邻……”通过村务公开栏、大喇叭、微信群广泛传播。“过去谁家门前乱堆柴草,村干部磨破嘴皮也不一定好使。”村书记韩秀环指着如今整洁的村道说,“现在网格员一提醒,村民自己就收拾利索了。”这份村民共商的“土规矩”,让公序良俗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成为了规范行为、淳化民风的有效载体。